川内企业加码,首要动因是全球市场的供不应求。
受疫情防控、原材料供应短缺、运输价格上涨调度困难等因素影响,年初以来,欧美各国卫生纸供应日趋紧张。就在9月23日,美国最大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开市客(Costco)再次宣布对卫生纸限购。在加拿大,部分连锁超市也祭出类似政策。卫生纸等纸张限购风潮,已向欧美各国蔓延。
同时,造纸原料供应大幅波动。
中国造纸原浆主要有三:木浆、废纸浆和竹浆。自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我国造纸行业对进口木浆依赖度逐年提高,去年进口木浆提供了25%的原料。但受疫情和国际减排影响,去年以来,主要木浆出口国纷纷减产,价格快速攀升。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8月我国纸浆(主要是木浆)进口量同比下降3.5%,进口额增31.5%。另一种原浆废纸浆提供了35%的原料来源,但“洋废”进口禁令的实施,让其锐减,“现在只有经过分拣的废纸等少数原料还能进,其他的都不行了。”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废碎纸及废纸板均已被新版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列入严禁进口行列。
“这(木浆和废纸浆进口受限)是长期性的。”四川省造纸学会理事长、省造纸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范谋斌的依据是,从国际国内减碳行动加快、环保政策收紧趋势来看,木浆和废纸浆的缺口,在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
在此背景下,四川的竹浆造纸迎来了新的产业风口。
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是省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处处长陈红权口中的关键词。陈红权介绍,四川现有竹林面积1800余万亩,居全国第一。其中,三分之二可用于采伐加工,每年竹浆理论值可达300万吨,而现有产能不足120万吨,潜力可观。
1990年开始起步的四川竹浆造纸行业,已经形成了14家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积累了大量原创性技术和工艺。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统计,去年,我省竹浆加工能力已占全国六成以上。
除了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好,政策也为竹浆造纸打开了方便之门。
“更低碳,采伐更方便。”省林科院副院长费世民介绍,与生长周期动辄二三十年的树木相比,生长周期只需要三四年且无需重复种植的竹林,更贴合国际国内市场低碳的消费取向。而且,与面临着区域采伐限额、采伐证件办理、采伐后地块生态修复等诸多政策限制的林木相比,竹林采伐并不需要层层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