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3600032256

光有热情不够,不是所有的中国制造业都能工业4.0

   2017-03-04 纸路人1340
核心摘要: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去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通过中国游客去日本“暴买”马桶盖和电饭煲的现象,点出了中国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去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通过中国游客去日本“暴买”马桶盖和电饭煲的现象,点出了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困局,瞬间引发热议。此后,“马桶盖现象”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标签——中国的低端产能过剩,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


这种“马桶盖现象”是在德、美、日等工业强国都找不到的,也是中国制造业在学习工业4.0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工业4.0要量力而行


中国制造业不缺少学习工业4.0的热情。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前去观展的中国企业家一年比一年多,不少人抱着“我这次去德国引进一条工业4.0的流水线”的想法前去取经。但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西门子亚太区管理委员博乐仁表示,“如何造一个工业4.0工厂”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对的。因为工业4.0涵盖了一系列生产附加值的步骤,包括产品管理、工程、制造、供应链、物流链等,需要改变整个流程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西门子的安贝格工厂是工业4.0工厂的教科书,只要谈到工业4.0,就绕不开安贝格工厂。可即便如此,西门子也没有革命性地对所有的业务进行“一股脑”地改造。博乐仁说:“工业4.0需要一套标准化的体系来实现,需要一个数据平台来支撑,如果只想让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小个环节实现工业4.0,那这个工程就太浩大了。”


中国可能会有一部分新兴产业率先实现工业4.0。比如那个最著名的“黑灯工厂”,在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机器人满车间来回穿梭,根据指令到仓库取货,将其搬运到工位上,然后由机械手装配零部件。此后的喷涂、烘干、检测、成品入库全部由机器人完成。这个工厂即便是在夜间关着灯也照样能从事生产。


至于其他一些仍在沿用传统生产模式的企业,例如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目前还处于工业2.0阶段,连3.0都没有完成,谈何4.0?以博世洪堡物流中心为例,工业4.0时代的物流系统是用射频技术,加上一个射频芯片,不用人工扫码,就能掌握一箱货品走到什么地方。但是国内有的企业如今连条形码都没有,能够先通过条形码建立初步的系统,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从最基础的方面来说,实现工业4.0首先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体系和可以衔接的端口,而这正是中国制造业最薄弱的环节。再先进的技术也绕不开生产规范化、人员技能水平这两大基本课题。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如果中国没有把最基本的课题解决掉,那么中国制造业仍旧很难在工业4.0阶段实现赶超。


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寇宗来教授曾经表示,“经济学里有一种说法: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也就是说,要采用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所以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既要看到未来发展的前景,也要注意到自身发展的阶段,不能太超前。”

(责任编辑:纸路人)
下一篇:

北京众高校自主印刷学位证,防伪设计印刷成为亮点

上一篇:

海德堡业绩增长 去年销售额增加8%达到25.12亿欧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master@zluren.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