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无锡又上演一出闹剧,4月9日,随着滴滴外卖在此地的正式上线,便开始气势汹汹地与“美团”、“饿了么”火并起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外卖大战”也由此拉开帷幕。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这两天,对于无锡人来说,他们几乎可以免费享用一日三餐。美团、饿了么、滴滴为了抢占市场,不惜拼个你死我活,竞争手段无非是互联网企业的惯用伎俩——烧钱。从O2O到共享经济,再到外卖,站在风口猪也能飞,可惜还没飞起来就掉下去摔个非死即残!
原本一顿30元的外卖现在只要几块钱,这种商家烧钱、客户收益的做法,对于商家来讲,并非刮骨疗伤,而且事情演变到最后可能就是饮鸩止渴!试想,一天就能烧掉好几千万,到最后,因为资金上吃不消,干脆合并了事!其实,对于商家来说,烧钱不一定能有效的占有市场,消费者最终认可的还是产品和服务。
这事件发展衍变的最终结果,是主管单位叫停!扰乱市场,破坏交通,不正当竞争,三顶大帽,扣得三家外卖企业差点踹不过起来。
市场的恶性竞争,最终影响的是社会的经济秩序和人心浮动。由此小编想到自年后至今的纸业市场,在纸价的涨涨跌跌,起起落落中,不也正好是一出争名夺利,强取豪夺,甚至有点王婆卖瓜的闹剧,在剧情中,无不考验着大多数产业链下游印刷,包装从业者的毅力和耐心!
2018年开始,玖龙纸业率先宣布对原纸进行提价,山鹰、理文、晨鸣、亚太森博等多个纸厂先后跟涨,涨幅在200元/吨左右。
3月26日,晨鸣纸业对外宣布白卡铜板卡产品在目前价格基础上上调200元/吨。
广州造纸实业有限公司宣布从4月1日起,各等级产品价格在原供应价格基础上上调人民币价格200元/吨。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这场由上而下涨价传导浪潮几乎无间歇性地纷至沓来,尽管三月下旬因市场疲软纸价有所回落,但是,吃到香饽饽的大型纸企岂肯就此罢手,四五月又是包装纸市场的旺季,这轮涨价潮可能依然会持续下去。
但是,他们大概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市场,在造纸业产能集中,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纸厂幻想拉抬原纸价格,让纸价上涨,无疑是一条作死之路。
其实,在供大于求的纸业市场环境下,产能集中,需求萎缩。导致原纸难涨难跌。
其一、国家政策要求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与环保高压态势,导致造纸企业与纸制品企业大幅度减少,造纸产业集中度提高,大型纸企基本垄断大部分产能,在竞争力下降的情况下,纸价自然难以下跌。
其二、包装纸行业被动性需求过剩,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第三产业的出口包装需求大幅下滑,导致包装市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局面。
其三、国家收紧货币,稳定人民币汇率。大量资金投放到铁公基,房地产领域,轻工业如造纸行业的投资减少,导致消费费领域现金流枯竭。
其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环保风暴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对中小造纸企业形成摧枯拉朽的冲击,相反,由于超高利润的诱惑和没有诸多条件的制约,许多早已停产的纸厂死灰复燃!中大型纸企则拼命开工,由此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包装市场供应越发拥挤。
造纸行业本是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微薄的利润是阻止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的天然屏障。如果中国造纸行业保持超高的利润,可能无法阻止内部扩大投资和外部资本的进入的冲动,最终必然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内需和外贸均存在着较大的变数,对包装纸产业非常不利。对外出口量的减少,无法将剩余产能很好转化,而近几年中俄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冷战阴影有重新抬头之势,有可能对中国的外贸产生巨大冲击。包装纸制品出口量的骤减,可想而知。
综合以上各方面原因,处在上游的造纸企业脱离需求面的涨价炒作,终将会无济于事,以失败而告终。
炒房导致的后果是,各地房地产泡沫经济严重,曾出现过“鬼楼”现象。而面对我们几乎天天接触到的纸制品呢,纸价如此这般疯狂毫无理性的上涨,最终也和文章开头提及的“外卖大战”一样,以一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恶性竞争被相关部门叫停!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中小型企业来说,恰恰要以一种自强不息之精神在风云激荡的市场环境下,为自己寻找出路,依托互联网资源,寻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 对等信息,让自己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找到破局之策,而对大型造纸企业来说,更多的是要以一种厚德载物的包容心态理性地对纸价进行控制,维护市场稳定,让企业稳健发展,无节制的哄抬纸价,到头来只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尴尬局面,最终受损的终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