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正式公示《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纸或纸板GB 16487.4—2017》,修订后的新标准增加了进口废纸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值的要求,调整了危险废物控制要求,加严了一般夹杂物的控制要求,修改了检验要求。新标准将于2018年3月1日起执行。
在修改的条款中,最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是关于进口废纸中一般夹杂物控制标准的变化,对比现行标准《GB 16487.4—2005》,新标准对具体夹杂物的定义更为细致,且含量限制由1.5%修改至0.5%。总体来说,虽然进口废纸中一般夹杂物含量不超过0.5%的标准对比2017年8月份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所示的0.3%已有所放宽,但这个标准仍然高于市场预期。
事实上在此前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已有部分国外供应商尝试在现有设备上增加更多分选组件,或增加人工拣选,努力提高废纸筛选品质,但是在现有欧美回收体系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废纸普遍达到0.5%的标准非常有难度。根据美国、英国回收协会以及多方市场人士的说法,大家普遍认为1%可能是更符合市场实际操作需求的合理标准。
可以预见,新标准实施后,短期内中国进口废纸退运量的增加几乎是必然发生的,而退运产生的直接损失则是由供应商来承担。
对于供应商来说,提价可能是最直接的应对方案。供应商提价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增加分选流程造成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则出于弥补退运风险大增带来的潜在利润损失。
从国内纸厂角度来说,如果产生大量退运,就意味着即便纸厂获批了足够的废纸进口许可证额度,也可能很难采购足量。不过相对而言,大型纸厂在控制国外货源和国内通关便利上都更具优势,因此中小纸厂今年进口废纸受到的影响会更大。这或将进一步强化中小纸厂在国废市场的采购需求,今年国废价格再创新高的可能性相当大。
为了缓解未来必然出现的纤维缺口问题,市场上已出现多种应对尝试。据称有纸厂规划生产以木片或木屑为原料的半化学浆,替代部分废纸浆需求。另据闻有供应商尝试在东南亚地区生产以废纸为原料的浆板,并计划对中国出口。这些方案能否推行将主要取决于国内废纸价格的走势。如果未来下游消费旺季,国内废纸价格回归高位,甚至高于半化学浆或进口废纸浆板的成本,那这些举措或将可行。当然,国内纸厂探索进行更多的海外投资,甚至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地区都是未来可能存在的选项。
最后,无论如何,中国政府已经表明了严格管控固废进口、禁止洋垃圾入内的决心。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废纸需求国,未来几年可能仍将如是。中国政策变化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在未来将会逐渐显现,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全球废纸贸易格局以及海外市场回收体系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