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对纸业股的投资者或从业员来说,造纸是如日中天的行业,甚至忘了它在过去10年,徘徊地狱又折返人间好几回。
以龙头玖龙纸业(2689.HK,以下简称“玖纸”)为例,股价从16年初低位不足4港元,上升到17年9月超过16港元的10年高位,升幅接近3.5倍,远超同期恒指约55%的升幅。
然而,最近2个月,恒指继续冲高,又遇上“双十一”,社会进入对包装纸需求达顶峰的零售旺季,玖纸的股价却调头向下,从高位回落将近30%。此刻伸出手,接下的是无锋小刀,还是重若百斤的青龙偃月刀?
玖纸和纸价的上涨逻辑
2017年港股上半场,玖纸的上升逻辑不难理解,就是终端产品瓦楞纸的价格提升,带动公司的盈利暴增。
玖纸的每股利润经历了15及16年(财政年度截至6月30日)分别为-16.9%和-15.1%,在17年同比飙升263.9%,并且经彭博综合各大行的预测,18和19年的盈利仍可按年持续增长约13%。
玖纸在9月中下旬公布17年全年业绩(截至6月30日),2H17(17年1至6月)的吨纸纯利达467元人民币,较1H17(16年7至12月)时的282元高出6成。
要知道,纸价与零售市况正相关,下半年才是传统旺季。在光棍节期间,纸价跟随着“剁手党们”的热情一起水涨船高。
但今年的情况是玖纸却在淡季盈利能力远高于前一个旺季,加上到9月为止的3个月平均纸价再比1~6月的平均数多将近15%。市场对下半年的纸价和玖纸的利润自然寄予厚望。
人同此心,于是在业绩期后,各大投行再火上浇油,纷纷上调玖纸的盈利预测及目标价,彭博统计的23家券商中的21家,均给予玖纸买入的评级。
玖纸的“小算盘”
纸价旺季转淡,在玖纸最近一份财报中已显露端倪。
截至17年6月底,玖纸的库存近47亿人民币,较16年底多出约50%,其中的成品纸库存更上升近倍,也是历年最高。
玖纸的举动相当明确,淡季屯积压货,同时支撑价格,待旺季涨价出货。玖纸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没猜中故事的结局。原因很简单,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行内人均经历过16年底~17年初“一箱”难求的盛况,自然与玖纸想法相同,行动一致,结果撑起淡季的价格,却砸垮旺季发财梦。说好的结构性涨价,就这样被行内的屯积,然后倒卖破解掉了。
第二,所谓杀头买卖有人干,亏本生意没人做,只要嗅到钱的甘香,资金自然蜂拥而至。环保法规趋严无疑提高增产的成本,但并非无可跨越的门坎。当大家信心满满以为供应短缺可以持续好几年,结果行内大小企业一边嚷着产能不足,一边密密加产。
按玖纸的增产计划推算,18年年底前,产能将从现在1,400万吨的基础上,多加200万吨。作风保守的理文造纸(2314.HK)也重启增产预算,在18年多增60万吨生产线。
根据德银最近的研报统计,17~20年间共有2,257万吨新增产能,约为2017年的47%。其中,18年是产能爆发的年份,新增930万吨,按年多出17.4%,相信市场消化这波产能的压力不小。
过去的11~13年是上一个产能增长的高峰,随之而来是纸价寒冬。各纸厂的扩张计划已箭在弦上,难以不发,且看这回低潮何时过去。
投资者曾一度狂热追捧玖纸,看上的不止是纸价上升带来的盈利暴增,更是在押注造纸业去产能周期的结构性转盈。结果纸价应涨不涨,而且周期特性又再显现,让投资者双重落空。
所以也难怪沽售的投资者一点不手软,玖纸股价的跌幅也远大于纸价的回落。
从玖纸股价看人性
回到股价问题上,行业身处未知何时完结的下行周期,操作上大部分时间是捕捉支持点搏反弹的技术活,实非老叔擅长。
以估值来说,由于盈利波动剧烈,PE对周期行业的参考价值不大。下图附上玖纸过去7年的PB走势,供各位读者参考。可见现估值虽高位回落不少,但是说低却又不见得。
回顾这次纸业的投资案例,发现投资人再次在行业周期的顶峰,找不同的理由证明周期的不存在,包括各大投资银行亦如是。正如每次牛市末期,资金万邦来朝,总有一万个理由告诉大家高处未算高。
有位15年港股大时代的幸存者,最近不断提醒自己要加强警惕,这次大牛市一旦出现崩盘的迹象,不要相信任何高位看好的理由,要比谁都跑得快。愿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