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糊机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每次生产都要为传统糊机的落后买单,增加了生产成本。机械的更新换代已经是当务之急。其传统糊机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更新改进以提高成本和效率?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下。
见坑纸板上胶被压扁,是糊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见坑纸板通过糊机上胶辊与骑轮之间时,骑轮把上胶的见坑纸板压扁,也就是说操作工没有及时调整上胶辊与骑轮之间的间隙所导致的。由于订单结构的原因,生产纸板的原纸的基重(克重)不同,见坑纸的厚度也不同,及时准确的调整上胶辊与骑轮的间隙,对操作员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操作员对纸板脱胶的担心甚于对纸板被压扁的担心,因此会导致上述纸板质量缺陷的发生。
实际操作中,上胶辊与骑轮的间隙会小于见坑纸版的厚度,对纸板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压载变形损害,导致纸板边压和平压物理性能下降。
糊机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上胶结构的配置
糊机又叫涂胶机,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上胶结构的配置。其上胶结构分为:
1.骑轮结构
骑轮结构有三种形式:手动调整、自动调整、随动调整。
(1)手动调整:手动调整上胶辊与骑轮间隙。
优点:压载及上胶稳定,不容易脱胶。
缺点:间隙不容易调整准确,容易压扁纸板。
(2)自动调整:自动调整上胶辊与骑轮间隙。
【检测见坑纸板型】通过检测见坑纸板传感器,自动调整间隙的控制。缺点是需要经常检查间隙位置是否准确;智能检测点/线;当坑辊磨损时,误差较大;控制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
【检测上胶辊负载型】通过检测上胶辊负载自动调整上胶辊间隙的控制。优点是对纸板的压载稳定,不会压扁纸板。缺点是成本比较高。
(3)随动调整型:根据纸板克重的变化,自动调整上胶辊与骑轮间隙。
其结构是:骑轮是活动的,不同克重的原纸通过时,对骑轮施加相同的压力,实现骑轮上胶最优化。优点是对纸板的压载稳定,不会压扁纸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2. 压板结构
这种结构是采用弹簧自动调节,在纸张变化、楞型变化的时候可以自动调整压力,从而避免压扁纸板。
压板结构的优缺点是: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对安装的要求比较高,压载及上胶不稳定,压板易磨损。
糊机的楞型自动匹配速度功能,有利于提升纸板品质
如果涂胶机同一个上胶辊需要给不同楞型的纸板上胶,就需要此功能。因为不同楞型的楞高不同,线速度不同,上胶辊的速度也不同,而楞尖的速度要等于上胶辊的线速度。
目前国内大多数涂胶机无此功能。
糊机配置挡浆板,也有利于提升纸板品质
配置糊机的另一个关注点是:浆盘挡板——又称挡浆板。
目前大部分涂胶机没有挡浆板,当瓦楞纸幅宽大于面纸时,瓦楞纸两边楞尖上的胶会接触到热板表面,累积形成硬块,磨损划破大带和粘在大带上挤压纸板并产生凹痕影响到纸板印刷品质。
同时,由于上胶辊是半浸在胶盘里,上胶辊两端容易甩胶造成浪费,而挡浆板结构简单,低投入就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自动上胶控制系统,对提升纸板品质的作用
在瓦楞纸板的生产过程中,在保证纸板粘合的前提下,上胶量越少越好。如果上胶量大,容易造成:
·纸板质量下降;
·纸板强度不达标;
·纸板厚度不达标;
·面纸表面质量不好,露楞;
·纸板边缘起皱;
·纸板翘曲;
·车速下降,产能下降;
·耗胶量大,经济损失大。
传统的电动控制式控胶,需要人工控制刮糊轮与上胶轮的间隙,从而达到控制胶水厚度的目的。一般需要操作工根据纸张和瓦线速度进行人工调整,缺点是操作频繁且不容易快速进行调节。
自动控胶系统的运用,是为了实现在不同车速、不同用纸情况下,瓦线生产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用胶量。采用自动控胶系统,有利于降低用胶量,减少用胶耗费;还能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纸板报废;减少因断胶导致的原纸浪费等。
自动控胶系统设置参数是在PLC中,依据车速以及胶水配方,自动按照设定好的涂胶厚度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胶系统的缺点是虽然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但是包装企业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参数设定。
中央自动控制模式的控胶系统,其PLC能够自动调用生管系统中纸张、车速的情况,自动计算纸张的厚度,同时自动调整切糊间隙,并且同时调整骑轮间隙。还可以调用瓦线上的其他参数(如温度),自动对上胶量进行微调。
现今,有技术实力的设备供应商,其为瓦线设备配置的中央自动控制模式控胶系统,不但能够实现单面机上胶水使用量的控制,而且每种瓦楞楞型都配有上胶量设置曲线,并根据不同原纸材质设有胶水偏移量设置功能。另外,还能够实现根据瓦楞楞型,自动匹配涂胶辊的运转速度,从而获得最佳的上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