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3600032256

“古法造纸” 让独特技艺传承至今

   2017-10-20 7510
核心摘要:在贵州省毕节纳雍县沙包镇,至今仍传承着古法造纸的独特技艺,有“古法造纸之乡”之称。该镇大寨村以且河两岸生产的构皮纸(又称

在贵州省毕节纳雍县沙包镇,至今仍传承着古法造纸的独特技艺,有“古法造纸之乡”之称。该镇大寨村以且河两岸生产的构皮纸(又称白纸),洁白、柔韧、耐磨、耐折、精细、质密、防蛀、防潮,是誊写古书和修复文物的上佳之选。


造纸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对于以且古法造纸的起源时间,有的说是清初,有的说有两百多年历史。据《纳雍县文史资料》记载:“光绪初年(1878年前后),抄白纸的手艺就已传入纳雍,其历史源远流长。”


据以且河两岸当地年长的老人介绍,清光绪初年,四川人(亦有说遵义人、郎岱人)周世友、周世全(音)兄弟二人流落到大寨村,想找个合适地点重操旧业——抄白纸。


他们先到扯瓜河,见河水时有浑浊,水流湍急,且原料缺乏,不适于抄白纸。后来,他们又到以且,落脚雷家,发现以且河水流平缓,清澈见底,流量稳定,便于清洗构皮,当地四周山上构树高大挺拔,茂密成箐,原料丰富,适于造纸。


周氏兄弟在雷家的帮助下开始抄白纸,并将手艺传给雷家,雷家先抄纸者为雷世太。此后,抄纸手艺逐渐传给以且其他姓氏,再逐渐传到纳雍县雍熙麦子沟、乐治蚕箐、寨乐野鹿山、居仁糯克等地,甚至传到周边县市。


抄纸工艺复杂而繁琐

在以且,主要是用构皮抄白纸。一般在开春后,构树长出新叶如拳头大小时,就可以将构树黑色外皮,晒干打捆,置于干燥通风处,造纸时即可取出。


抄白纸的构树树龄一般以一至二年为佳,嫩的构树所产构皮少,纤维韧性差;老的构树黑色外皮不易去除,纤维粗糙,蒸煮不便。


试剂当地称滑水,又名纸药,是造纸过程中的重要原料。试剂有如下作用:做悬浮剂,使纸浆不下沉;增加纸浆粘滑性,使翻帘、揭纸容易;改善纸张物理结构,使纸张交结更为紧密;调配纸药浓度,是考验一个纸工技术的重要工序。


据了解,纸药的原料有野生猕猴桃藤条、铁坚杉等。野生猕猴桃在以且分布广泛,因此,最初以且造纸使用的试剂多为野生猕猴桃藤条。使用时,取野生猕猴桃藤条切细捣碎泡水,过滤后加入槽子中制浆。一天一配,头一天泡水,次日使用,每次使用藤条约5公斤。


再后来,当地又有人用聚丙烯酰胺做造纸试剂,但与杉树根试剂相比,聚丙烯酰胺使用方便,但所造之纸不如使用杉根光滑。据了解,以且古法造纸的器具有帘子、窑子、踏碓、槽子、滑缸等。


盼古老技艺再现辉煌

以且白纸以刀为单位进行买卖,最初以80张为一刀,现在普遍为50张一刀。白纸除销售到周边县市外,还远销云南、四川、北京、上海等地。


以且古法造纸以家庭式作坊进行,忙时耕地,闲时造纸,季节性强,灵活性大。壮年纸工,每天可抄纸1千张左右,湿纸叠至12厘米左右,压干则有7厘米左右;若抄纯构皮纸,每天用料(干构皮)10公斤,抄纸20余刀。如果按每刀23—25元计算,每天进账约500元,除去成本,每天纯收入近100元。一个家庭每年可造纸1万多刀,收入3—4万元。


古法造纸技术在以且落地生根后,由于手艺轻易不传人,起初只有四五家抄纸。后来,大寨村把生产白纸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村有130多户人家从事白纸产生,很多村民借此脱贫致富。


为让这古老技艺再现昔日辉煌,目前,沙包镇政府正在积极筹划,拟在大寨村小屯上建设古法造纸休闲体验项目,将古法造纸的保护传承和乡村体验旅游结合,带动周边其它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废纸3天狂跌1500!引发纸厂周边大堵车,场面堪比国庆大阅兵!

上一篇:

快递业开始酝酿涨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master@zluren.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