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厂的生产率,影响着许多管理因素,比如进行恰当的生产排程、进行预算系统管理等。只有在你清楚工厂处于什么样的生产状况时,才能从大局着眼,保障工厂的良性运营。还有,只有将本厂的实际与业内同行的做过比较之后,你才能大体判定本厂的经营水平究竟如何。本文将解答如何明确统计生产率时几个关键指标的问题。
纸箱企业生产率直接目标和相关目标
对生产率的测定,目的是为改善设备运行状态、提高生产速度、合理安排人工、减少停机时间,以及计划机器清洁及维护时间等提供数据依据。明确统计生产率时的关键指标非常重要。
先来看一下生产率的直接目标包括哪些:
(1)在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使生产最优化、使工厂生产产量最大化。可以想办法激励员工运用更好的技能更努力地工作。
(2)更有效地控制设备的停机时间,控制查找、取用或更换印版、模具、油墨等所耗用的时间,控制每天工作完毕后的机器清洁时间。
(3)选定操作班组的人数,合理分配好工作职责,以便节约人工成本。
除了直接目标之外,明确生产率还有其他管理方面的目标:
(1)更加有效地控制好废品率。
(2)做设备采购决定之前,要考虑到可替代设备的经济回报性。
(3)提供操作方面的统计信息。
(4)提供相关信息,反馈给成本预算系统。
(5)及时更新订单记录中的现有数据。大部分工厂的做法是:每天早晨,生产部和销售服务部的主要相关人员提前开会,通报现有订单数据。而前一天的生产率报告在这类会议上会有帮助,这类信息会使生产排程更加有效。
机器启动准备时间
机器时间可划分为3类:启动准备时间、运行时间、停机或清洁时间。你可以列出不同类型的机器时间表,这有利于快速查找工厂可能存在的有关问题。
如何才能确定机器的启动准备起止时间呢?机器的启动起始时间是上一订单最后一件产品加工完毕从机器末端传送出来,停止按钮被按下的时候。终止时间是机器调整后第一批可接受的少量产品堆码完毕的时间。大多数企业常常低估其机器的启动准备时间。
第一批少量产品堆码完毕的时间,是新订单进行大量生产之前的时间。这段时间不应该计入机器运行时间,而应计入机器启动准备时间。
机器运行时间
产品处于实在的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即机器运行时间。有时由于纸板翘曲或类似问题,会出现机器运转缓慢的问题。不过,这样的时间还是应被视为运行时间。
停机或清洁时间
停机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机械停机时间。
(2)电气停机时间。
(3)由于人工难以控制的因素而造成停机损失的时间,比如印版、油墨、模切板的取用而造成的停机。
做机器修理或维护的非计划性工作时间不能算作停机时间,这部分时间可归类为机器清洁时间或修理维护时间。有必要把每天的机器清洁活动与定期的例行机器清洁活动区分开。
机器的启动准备时间、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这三部分时间之和便是全部机器时间。
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提取生产报告
统计劳动生产率,首先意味着企业在人工使用上要设置有绩效系统。
传统的做法是:员工上下班时在工厂门口打卡,根据卡上的信息,可以获知员工每月的累计工作时间,在计算薪资时可以作为参考。此外,操作人员可能每天还要填写日报表,具体内容包括所在的班组,所处理的订单情况,生产的产品数量,机器运行时间、停机时间、清洁和维护时间等。
先进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ERP系统来获取员工工作工时、生产订单及其他数据的信息,这样,收集以上数据时所需要做的行政性事务就大大简化了。而分析劳动生产率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也可以直接从计算机系统中提取。
统计和分析数据
在纸箱厂,每个工段都有一套基本的“生产参数单位”,可以用于对比分析机器实际运行信息。“进纸张数”,是使用最广泛的参数单位,产品件数、纸板平方米数以及磅数也时常会用到。
比如,瓦线工段,常用的两个统计数据单位是“长米”和“平方米”;而模切机工段,则多用“进纸张数”。
统计数据时,还需要统计设备启动次数。最普遍的情况是,对于每笔订单来说,每台设备只需要启动一次;但是,有时,某台机器每笔订单可能需要启动两次,原材料可能会经过该机器两次或以上。另一方面,有时候某些工作比如更换印版、更换油墨等也会致使机器额外启动。
结语:统计生产率,不同的工厂之间,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不可避免会有各种变量。比如设备的启动是自动控制还是手动操作?设备有没有配套的预进纸机?一般来说,如果把机器时间与业内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还是能够判断自家工厂的生产率是高还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