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3600032256

印刷时由静电引起的八大故障,个个危害巨大

   2017-08-11 5120
核心摘要:1、胡须现象:印刷物的黑体字、字框、实地印刷部分的锐角位置有胡须状的油墨飞舞。对策:一般提高油墨黏度,降低印刷速度就可以

1、胡须

现象:印刷物的黑体字、字框、实地印刷部分的锐角位置有胡须状的油墨飞舞。

对策:一般提高油墨黏度,降低印刷速度就可以就解决问题。也可在实际的印刷过程中加入AE—2超浓缩静电剂或者3500A抗静电来解决“胡须”状静电,如果添加静电防止剂没有改善结果,可以考虑一下印刷膜的差别影响。


2、溅墨(拉丝)

现象:距离图案几厘米的位置,有纤维状的油墨飞舞发生。

对策:降低油墨黏度,使用快干、慢干溶剂的混合溶剂有效。


3、云纹

现象:在实地印刷部分有不明显的雾状或圆形斑出现,特别是使用有甲苯的油墨容易发生此现象。

对策:这与油墨的黏度、印刷速度没有太大的关系,添加静电防止剂和少量酒精特别有效。


4、斑纹

现象:在大面积图案部分形成一些形状不定的斑纹。常出现在版深5—20μm之处,这是印刷薄膜上的油墨在干燥之前就已受静电影响而位移之缘故。

对策:配制一定比例的混合溶剂,如二甲苯:丁酮:异丙醇=4:3:1。


5、排斥漏印

现象:第一色油墨与后印油墨的薄膜交界之处与第二色油墨不能很好地吻合,产生排斥,使两种颜色之间出现印不上油墨的白边。如在一些文字周围白墨铺底时出现排斥造成的缝隙。

对策:可以适当增加油墨的印刷粘度或者采用BK—201助剂和BK-202助剂等进行解决;或者配制一定比例的混合溶剂对解决此类问题有帮助(甲苯:丁酮:异丙醇=10:2:1)。


6、静电针孔

现象: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墨膜表面有微小的孔。

原因:静电吸附周围的尘埃,使其掺入油墨,附着在印品上形成针孔。


7、粘卷

原因:静电作用使收卷的膜与膜之间处于缺氧状态,阻碍了进一步固化,若遇大气湿度大、温度高,更易形成粘卷。


8、静电导致“流泪”状的水珠

满版印刷时多色叠印出现像“眼泪”一样水珠有轻有重,机速慢时不易出现,机速快时就出现了。在稀释的溶剂中,补加极性溶剂,如丁酮、异丙醇、乙醇等,少用乙酯。

在BOPP薄膜印刷的过程中,可以在BOPP薄膜油墨中加入5%~20%的异丙醇来消除印刷过程中的静电;在设计油墨的配方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到油墨消除静电的能力,可以在配方中加入2%~8%的异丙酮,同时加入0.1%~0.5%的AE—2超浓缩抗静电剂或0.5%~2%的3500A抗静电剂进行解决。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21家纸箱厂因环保问题被环保局取缔、罚款、停产整改!

上一篇:

包装用胶袋价格的准确计算公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master@zluren.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