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蔡伦造纸在《东观汉记》和《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上都有明确记载,并于唐末见诸启蒙教材《蒙求》。2021年,为纪念蔡伦逝世1900周年,中国造纸学会编纂《中国古代吟纸诗文集》,收录歌颂东汉蔡伦功绩的诗文指不胜屈。其中,南北朝和唐代诸多文化经典,如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人称“世界地理学先导”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有“农圣”之称贾思勰撰著农学史《齐民要术》、北魏石刻文献《石门铭》、唐代综合性类书《初学记》等典籍中叙述蔡伦造纸的丰功伟绩业已深入人心,并且该历史传统绵延赓续抵今,影响到企业、文创冠名等,足见东汉蔡伦造纸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某些科技史专家根据从遗址和墓葬出土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类纸物,在未经造纸专家鉴定的情况下,将其作为西汉已经能够造纸的证据来宣传,否定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历史定论,而将蔡伦称为造纸术的改良者,甚至影响到中小学教科书的历史表述。中国造纸学会相关纸史专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对考古出土的“西汉纸”标本进行了反复调查、测试与分析,证明这些所谓的“西汉纸”并不具备成纸工艺关键特点。就目前对“西汉纸”的考古学判断,其所提供的材料仍不足以动摇史籍记录的可靠性。
周培源先生在1987年纪念蔡侯纸诞生1882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没有取得确实的考古实物、科学鉴定与可靠的历史文献根据之前,决不可以轻率地贬低蔡伦和修改历史。这是个极为严肃的科学问题……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蔡伦的首创精神,维护蔡伦,为中华民族赢得重要的历史荣誉。”周培源先生的这段话表明了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科学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设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话中明确强调指出:考古学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有鉴于此,纸史专家们认为有责任与义务针对这一史实发声:蔡伦是发明造纸术,而不是改进造纸术。
蔡伦造纸术是中国科技史的辉煌一页,是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
为了继承和发扬蔡伦的首创精神,中国造纸杂志社特别策划了“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蔡伦是发明造纸术,而不是改进造纸术”专题,对纸史、考古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进行了访谈,相关系列精彩视频近期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王菊华,高级工程师,纸史和纤维形态专家
李忠正,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李玉华,高级工程师,纸史专家
陈淳,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
陶喻之,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陕西理工大学汉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