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装印刷行业的前期设计中,似乎一切都能达到理想状态:客户的资料如期投产,所有页面都已完成,不缺精选字体——总之,任务圆满完成。但是打印出来之后,突然发现效果大不一样。手稿的颜色明亮了许多,甚至在显示屏上预览时能看到的一切都比打印出来的好得多。今天纸业网编辑查询了相关资料总结一下出现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匹配不当导致的问题:
当工作流程从一个色彩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色彩空间时,色彩管理问题会更加严重。例如,扫描仪以RGB模式执行输入扫描,以CMYK模式执行输出。这种事情在印刷厂每天都会发生。
虽然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色彩空间,有一定的覆盖区域,但是要完全匹配还是很难的。即使两个设备使用相同的RGB颜色空间,它们的结果也大不相同。纸张和其他基材也会影响色彩再现。在色彩管理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色彩管理的任务:
色彩管理的目的是补偿输入输出设备造成的色彩失真,保证色彩数据能够以可重复的方式转换,并满足专业要求,最终建立不随设备而变化的色彩表现力。这主要是通过“设备颜色校准”的方法来实现的。
理论上,颜色配置文件应该基于广泛接受的标准。国际色彩联盟已经为模块化硬件和软件环境制定了这样的色彩空间标准ICC-Profile和必要的色彩管理模块。它可以通过这些标准文件将颜色转换到在输入或输出期间不受设备影响的色彩空间。
苹果的MacOS操作系统完全支持ColorSync色彩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Linotype-Hell公司(现海德堡印前部)开发的技术,处理色彩转换。这款ColorSync软件可以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ICC-Profile和CMM之间进行协调,甚至可以在采用不同颜色转换方法的不同模块化系统之间进行转换。微软在海德堡印前的许可下,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使用了ICM技术。
色彩管理的真相:
当用数码相机扫描或拍摄图像时,必须在显示屏上查看结果。这是第一遍,需要对两种设备进行校准,并制定校准曲线,以弥补差异。为了校准输入设备,需要一个参考文件,通常是一个带有色块测试条的彩色载玻片,它应符合所有设备颜色描述文件的IT8标准。原件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当然使用测得的色值文档也可以省略这一步。第二步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实际扫描图像,将结果与先前存储的参考数据进行比较,并建立一组差值。这是相应软件支持的配置文件,可用于将扫描的数据转换为不会因设备而异的色彩空间。它还使用相同的方法来校准显示屏、原型和最终输出设备。
印刷机带来了不确定性:
自然,最终的输出打印是色彩管理的最终测试。标准颜色控制条被设计为印刷机的颜色校准,因此可以在印刷纸上检查印刷品的颜色再现质量。然而,由于胶印工艺的固有限制和大量需要平衡的可变因素,这一过程涉及相当多的不稳定性,并且Profile只能在特定的数据设置下校准一个设备,因此保持印刷条件不变非常重要。油墨、墨斗设定、纸张甚至温湿度都会影响印刷质量。
展望:
事实上,由于过程中的弱点,每个设备需要不同的配置文件和处理方案,色彩管理并不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生产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校准不当,或者使用了错误或过时的型材,整个过程都会被破坏。制造商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提出有效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包括为许多设备设计的强大的校准工具。
事实上,色彩管理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有些人因为这个复杂的事情犹豫不决。市场上的许多工具和系统不仅不能帮助潜在用户找到他们的路,反而使他们更加困惑。更有甚者,很多关于“色彩管理”的解释都是武断的,各种说法都只是狭隘地谈了一些方面,而不是从整体上描述技术。而且从本质上来说,色彩的根本问题是一种主观现象,很难控制。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可以采用色彩管理来确保高质量印刷品的忠实复制已经不远了。事实上,正如这篇文章所解释的那样,推进色彩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