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3600032256

环境项目政府不能侥幸过关

   2014-06-05 纸路人1760
核心摘要:近年来,从厦门到昆明,抗议PX项目的群体性事件频频爆发。3月30日至4月2日,广东省茂名市也发生PX项目抗议事件。其实不限于PX项

近年来,从厦门到昆明,抗议PX项目的群体性事件频频爆发。3月30日至4月2日,广东省茂名市也发生PX项目抗议事件。其实不限于PX项目,还包括造纸厂、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等环境项目,都频频遭遇当地居民的抵制,引发了群体性抗议事件。

如今,PX几乎成为各地谈虎色变的项目,只要传出开建的消息,基本上都会激起舆论反弹,随后就是群体性事件,继而就是政府宣布暂时或永久性停工。这样的事件既给地方经济发展增添阻力,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抗议的参与者也未必是最后的赢家,几乎是一个全输的结局。

屡屡发生这样的事件,更提高了官民冲突的概率,也让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过度紧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当下流传一个“塔西佗陷阱”的概念,虽然对于它的出处有所争议,不过提出的道理却颇有见地:“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个宛如西方“狼来了”或者东方“烽火戏诸侯”的解读,或许是对当下层出不穷的环境抗议事件的一种解释。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邻避思维”,它和“邻避运动”都是舶来品,“邻避”其实就是“NIMBY”的音译,英文原词叫做“Not in my back yard”(不要建在我家后院)。该词由英国上世纪80年代的环境事务大臣尼古拉斯·雷德利创造,后来逐渐流行开来。“邻避运动”指居民为了保护自身生活环境免受具有负面效应的公共或工业设施干扰,而发起的反对行为。

显然,当下环境项目遭遇的困局主要就是这两种因素叠加的效果。

政府透支公信力

坦白说,中国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十年乃至更久前积累的后果,因为近些年对于环境的保护已经前所未有,只不过,要消化掉原来的污染体量需要几十年时间,所以当前的环境保护措施,无论怎样努力,其收效都不会很快显现。

同样的道理,PX等环境项目为什么频频遭遇抵制?这与政府公信力下滑大有关系,而这也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苦果。因为此前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损害了环境、消耗了资源,尽管地方可能发展了,居民也跟着生活改善了,官员就此获得了提拔。但是,环境破坏的恶果也逐渐显现,等公众明白用环境和资源代价换来的好日子并不太划算的时候,再启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案就已经为时已晚。所以,居民往往会有矫枉过正的思维,既然环境污染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么就干脆停掉一些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

于是乎,PX项目就此四处碰壁。一个经常PK的观点是:政府认为建造该项目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而这些国内标准有些可以与国际标准相当,据此该项目是可以建设的;公众则认为虽然标准与国际相当,但是执行情况没有办法监控,一旦项目建成,老百姓就成了鱼肉,几乎没有谈判的筹码。正是这种难以调解的矛盾,让老百姓孤注一掷,在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堵住了。

这并不是凭空推断,去年,央视曾经曝光河北沧县的井水呈现红色,群众只能喝污水度日。当地环保局局长邓连军说过一段话:“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你有的红色的水,是因为物质是那个色的,对吧,你比如说咱放上一把红小豆,那里面也可能出红色对吧,咱煮出来的饭也可能是红色的,不等于不达标。”

这种瞪眼说瞎话的官员绝不会只在沧县出现,这种例子,只要出现一次,就几乎让公众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度打上永久性的问号。何况,在现实中一些环境执法部门麻木不仁,或者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对于环境污染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屡见不鲜。正是之前种种自毁公信力的行为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谁在以邻为壑

除了政府此前透支公信力的原因外,公众普遍形成了“邻避思维”也是重要原因。曾经流行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思维已经很难在针对环境项目的抗议中见到,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是现实和务实的,政府和企业也很难寄希望于居民的道德觉悟来推进项目。

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举动,作为外人其实很难指摘,毕竟外人容易“站着说话不腰疼”。尤其是垃圾焚烧厂这样的项目,其本质上也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避免垃圾围城,是一个纯公益项目。但是,每一个被规划成为垃圾焚烧厂的地方,都会面临抗议,因为当地居民都会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地方扔掉的垃圾要拉到我们这里来处理?

上个世纪台湾“邻避运动”中有一句名言形象地解释了这种矛盾——“鸡屎拉在我家后院,鸡蛋却下在别人家里”。

通常,那些反对垃圾焚烧厂或者PX项目的人主要是两个担心,一是对于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损害健康的忧虑,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以下一代健康为主要诉求,成为抗议的中坚力量。二是对于项目所在地附近所拥有的物业、产业价值下降,有些人是附近有房产,由于环境存在恶化的可能,所以房价下跌或者涨幅下滑都是极有可能的,一些环境项目还会对种植业造成负面影响。

以建设垃圾焚烧厂为例,尽管大家都认同这个社会需要它,但是别建在我家附近。如果每一个人都持有类似思维,看起来是对自己最好的方案,但结果却不是对大家最好,这就是博弈论中的 “囚徒困境”。

求解环境项目的合意

无论是“塔西佗陷阱”还是“邻避思维”,社会都需要一个求解的努力,从两个方面入手,或许能够调和这个越来越常见的矛盾,获得多方合意。

一方面,对政府而言,必须改善信息透明和决策民主机制。不少地方政府常常怀有侥幸过关的心理,开建PX项目或者其他环境项目,能够瞒着就瞒着,这里面尽管有担心群众科普知识欠缺容易误解的因素外,骨子里是官员“为民做主”,而不是老百姓当家作主。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环境项目最终能够瞒过老百姓,之前所有隐瞒的努力,只会激化群众的不信赖心理。结果通常就是,满盘皆输。如果不能通过透明和民主改善政府公信力,政府在塔西佗陷阱里只会越陷越深。

另一方面,对受项目影响的居民而言,必须建立合理补偿和权利救济的机制。邻避思维的解决之道不在于“鸡屎在我家后院”,而在于“鸡蛋却下在别人家里”,只要确保利益平衡,有很多项目就会获得当地居民的谅解和支持。比如,PX项目或者垃圾焚烧厂项目,其就业岗位对就近居民优先开放,同时对于实际造成的环境损害,给予适当的补偿,对于可能长期造成的健康损害,设立救助基金提前预备。

总体而言,只要前期政府沟通到位,充分尊重和理解居民的担心,并且用立法或者制度性规范防止和救济未来可能发生的权利损害,那么就能够取得最大程度的支持。同时,环境项目的利益补偿到位,居民的抗议也是可能平复的,尽管这需要项目方付出更大代价,但这必须的,我们得为之埋单。

(责任编辑:纸路人)
下一篇:

福建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公开交易

上一篇:

环保部发布四项污染物排放新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master@zluren.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