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全球最大纸浆生产商Suzano SA表示,世界各地的纸浆库存一直在大幅下降,供应可能出现中断。文化纸在5月迎来今年第三波涨价潮,图书定价会再次提涨吗?
3月时,安徽美术出版社社长王训海按往年经验,开始询问常规纸价格,为秋季教材教辅用纸做准备,出乎意料的是,2021年5900元/吨的价格到今年同期已经飙到了6900元/吨。
2月下旬开始,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以文化纸为代表的纸种就迎来了两波涨价潮,每次上调300元/吨,累计涨幅达600元/吨。4月的最后一周,晨鸣纸业、太阳纸业、博汇纸业等十多家浆系纸厂再发函,同步预告5月文化纸价格上调计划,涨幅200元/吨。
实际上自2016年底纸张掀起涨价潮后,大多数中下游企业已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应急方案,遵循“以用定采、刚需为主”的原则。即便这样,纸价上涨的“阵痛”反复来袭,直接导致出版成本走高,叠加疫情下图书入不了库、发不出货,线下线上销售同步受阻,出版机构诉苦已无计可施,只能边催边等。
“涨”声何来?
文化纸市场2022年的基本态势是“供强需弱”。主题出版热度不减,但用纸量小幅下降,整体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双减”政策落实,培训类图书用纸同步有所下降;其他类图书目前没有明显的变化点。文化用纸总需求保持平稳。
2021年文化纸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尤其是下半年需求疲软,库存大增,直到第四季度才开始触底反弹,上涨势头一路延续到了2022年初。
国内各大型纸厂文化纸板块在盈亏线附近挣扎,部分处在亏损状态。面对成本居高,压缩产能成为必然选择,部分大型纸厂调整产品结构和文化纸产能,中小型纸厂停机规避亏损。
淡旺季趋于模糊
各大纸企挺价意愿强烈,订单落地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头部文化纸企一季度经营仍显艰难,难掩颓势。可越是低迷就越要提涨,不然就等同于给下游以降价的信号,尤其等到5月出版订单释放完毕后,迎来市场疲软,涨价动力将更加不足。
今年纸价的整体走势,有点看不透,但可以预判的是,不会再像2021年一样大起大落。价格高位将维持一段时间,淡旺季也不会特别明显,预计6月底出版社备好纸后,7、8月份会稍有下调,年底将再次上扬。
随着秋季教材教辅备纸旺季的到来,纸张价格迎来了恢复性上涨,接下来还会有小幅上行,一直持续到8月左右生产季结束。
二季度造纸成本受疫情延宕和国际大环境以及区域突发事件的多重影响将在高位震荡,纸张报价也会拉升到高位,成交价格略低。随着二季度秋季教材采购的结束,下半年用纸量持续平稳,价格会随着成本下降和消化,存在下行的空间。
下行空间还有多少?估计并不乐观。考虑到成本等综合因素,即使有下调,也只会是在当前高位基础上的略微浮动,再想回到涨前的价位恐怕很难。出版方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接受”,在观察中找准采购时机,保证刚需用纸。
图书定价将继续提涨
一系列变化传导至终端,结果就是新书定价上调。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书价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纸价上涨直接带来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进而导致印张定价、图书定价的上涨和发行折扣的调整。
出版机构提高图书定价,纯属保住毛利率的无奈之举。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新书也还算幸运,毕竟还有调整的可能性,而旧书加印就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卖得不错,忧的是很多还没下印厂,就已经注定了赔钱。
涨已经是必然,涨多少合适?“估计会高于纸价的涨幅”,王训海刚说完,又立马补充道,“但也要具体考虑,你一个印张定价四五块钱还可以,定十四五块,就直接吓走读者了。”
疫情期间一些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印刷品种在增加,备纸量逐渐有所减少。另外,掌阅科技探索的“先电后纸”模式,让电子书先行接受市场检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体书的成本风险。
造纸产业链得不到健康发展,各方都在运筹博弈中,但到最后可能并没有赢家。处在链条下游的出版机构是被动方,或许需要更积极地找寻其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