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始,全球针叶浆出运量缓慢下降,而我国针叶浆进口量占全球出运量的比重相对稳定。
可以看出,第一,我国没有额外的资源争夺;第二,我国的针叶浆供应基本跟随全球市场。
根据前述对出运量的判断,2022年年初国内针叶浆进口量将增加,但从全年角度来说,依旧保持平稳状态。
文化纸方面,2021年市场显得极为疲弱,这主要体现在绝对价格和国内产量两个方面。三季度,双胶纸和铜版纸现货价格均创出7年以来的新低。此外,1—10月,双胶纸产量累计同比下降3.5%,铜版纸产量累计同比下降15%。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三:
2021年文化纸净进口量走高。
2021年部分政策措施对文化纸消费不利。原本持续释放的建党100周年印刷需求5月后被叫停。学生双减政策冲击课后辅导市场,教辅教材需求因而下降。
2021年国内终端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国内疫情时有反复,经济活动并未完全修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2021年文化纸市场没有太多消费亮点,铜版纸受制于电子化以及偶尔的限制聚集性商业活动。年内铜版纸市场的下降幅度远超国内经济的变动幅度,内需不振且出口受限或许是主要原因。2022年,若疫情、物流瓶颈等问题缓解,则铜版纸需求有望向正常水平修复。
相对于铜版纸,2022年双胶纸需求预计好转。
首先,海运费极高的问题影响了国内书本的出口,而随着海运费的下降,这一利空效应将消退。
其次,终端和经销商普遍进行了原材料的库存出清,并不存在去库带来的需求缩减。
再次,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宣传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印刷需求。
最后,“双减”在2021年四季度出现一定的政策性修正。之前我国的线上学科类教培机构并不需要办学许可证,推进“双减”后,必须获得办学许可证才能举行培训,且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线上学科类培训必须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而对于线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2021年年底前也将另发牌照,即非营利性机构的“营转非”的牌照。一旦出现牌照的发放,2021年三季度被一刀切的课辅教材需求将有所回补。另外,2021年四季度制定了学生用书标准,一定程度会增加终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