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3600032256

中国油纸伞人“触网记”:互联网让年轻人爱上非遗

   2019-12-30 9210
核心摘要:“伞骨必须来自同一个竹筒,锯下来的竹子要在水里泡上六个月,避免虫蛀……”在浙江杭州富阳区导岭村的一幢独立小楼内,闻士善正熟练地在镜头前展示制作油纸伞的步骤。他是油纸伞艺人,也是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和中国油纸伞标准制定者。富阳纸伞起源于中国清末民初,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曾行销江南各地。20世纪70年代起,受

“伞骨必须来自同一个竹筒,锯下来的竹子要在水里泡上六个月,避免虫蛀……”在浙江杭州富阳区导岭村的一幢独立小楼内,闻士善正熟练地在镜头前展示制作油纸伞的步骤。他是油纸伞艺人,也是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和中国油纸伞标准制定者。

富阳纸伞起源于中国清末民初,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曾行销江南各地。20世纪70年代起,受钢骨布伞的市场冲击,当地油纸伞产业开始没落。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仅留下村中老人继续生活于此。

“手艺人有市场才有活路,有活路手艺才能传下去。”闻士善坦言,迫于生计其也曾转行放弃做伞去制笔厂工作,但看着父辈传下来的手艺日渐没落心中不是滋味。“父亲是富阳制作油纸伞的手工匠人,小时候我常看到,他在暗红色的伞面、笨重的伞柄下俯身制伞的背影,油纸伞承载了许多江南人的儿时记忆。”

凭着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感,闻士善重新拾起父亲的老行当——油纸伞制作,“一支竹子,经过水浸六个月、机器和手工的打磨、走针穿线等106道工序,才能成为一把散发着桐油味的油纸伞。”

如何将技艺传承?闻士善深知,只有打开一定的销售市场,才能保证油纸伞的制作手工艺不失传。2018年底,“爱赶时髦”的闻士善开通了名为“闻叔的伞”的某互联网平台账号,将制作油纸伞的过程在网上分享。令其没有想到的是,相关短视频很快受到非遗爱好者和油纸伞爱好者的关注,纷纷根据短视频链接下单购买。仅卖伞首月,销售额便达10万元人民币。

谈起“触网”的经历,闻士善笑称,“我们村里,我是第一个装电话、拉网线的人。2003年,我学年轻人用翻译软件把中文转为日语,把中国的油纸伞发到电商网站上,那时开始日本的订单络绎不绝。如今,年轻人都喜欢看短视频,所以我又开始追赶他们的脚步。”

“触网”尝试没有让闻士善失望。截至目前,其创作的短视频累计获得908.5万的点赞量和81.8万的粉丝量,助力油纸伞这项非遗再次重回民众视线。

“自我学做油纸伞30年来,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心过这项技艺,互联网改变了非遗手艺人的生活,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随着短视频的传播,社会各界对油纸伞技艺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也想让我长期开课。”闻士善坦言,百万点赞量对于他而言,比卖出百万把油纸伞更高兴,“一条视频有一百个人看到,就有一百个人了解了非遗技艺,那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一部手机,一段视频。中国非遗技艺与互联网短视频的联姻,正使非遗传承变得更加鲜活动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中国纸业网)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废纸价格连涨 龙头纸企有望受益

上一篇:

涨价50-200元/吨 白板纸、白卡纸掀起年内最后一波涨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master@zluren.com
 
0相关评论